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局部地区孤立的构造事件,研究汶川地震的孕震机制,应该把局部分析和区域分析相结合,关注地壳上地幔直至地幔过渡带的深部结构.基于近年来在东北、华北和汶川地震附近地区进行的深部结构电磁探测结果,结合地震学等其他资料,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松潘甘孜地块的推挤三个“层次”探讨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因.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导致中国大陆东部地幔过渡带深度较普遍地存在着停滞的板片,它对汶川地震的影响不可忽视.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碰撞,使组成高原的各地块发生向北和向东的运动,各地块向东的运动作用于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影响到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松潘甘孜地块向四川地块的推挤,使松潘甘孜地块运动方向和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丁”字形结构,龙门山断裂带显示为较陡直的电性边界,加剧了汶川地震前的应力积累,可能是汶川地震发生的最直接的诱因.  相似文献   
992.
TEQC检验在福建省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30个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的勘选过程中,应用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勘选到的基准站进行24h的测试,并做出质量分析。从而勘选出满足规范、可靠、安全、科学的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站址,为下一步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建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Deep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Sulu orogen and neighboring are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cause of the discovery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beneath the Sulu (Jiangsu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 orogen, this area has become a focused subject of current geoscience, as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orogen and the neighboring North China craton. Probing the deep structure beneath this area woul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is issue. In this study, we make an analysis of magnetotelluric (MT) data along a profile across the Sulu orogen to provide evidence of deep structure below this region. The profile begins in west from the North China block, extending in S129°E, across the Tan-Lu fault, Sulu UHPM zone, and Sulu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HPM) zone, and terminates in the Yangtze block in east. We use the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and TE-TM combined mode to perform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T data, and obtain an electrical structure image above depth of 150 km along the profile. It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sections in lateral direction, between which the electric boundaries coincide well with the major faults, such as the Tan-Lu, Haizhou-Siyang, and Jiashan-Xiangshui faults.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ix layers of different resistivities. It is noted that there exist high-conductivity areas in crust below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Yangtze block, while such a feature is not present beneath the Sulu orogen,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Dabie orogen.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a fairly continuous zone of relatively low-resistivity exists at depths of 50–90 km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image, which is presumably a weak zone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Just below this low-resistivity zone are the relatively high- 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relatively low-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Sulu orogen, and relatively high-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Yangtze block, all in the shallow upper mantle, respectively. From the whole 2D electrical structure image, there is no abnormally low-resistivity layer in the shallow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Sulu orogen and neighboring areas, indicating that no hot asthenoshperic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lithospheric thinning exists at presen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534023) and Director Foundation of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Grant No. DF-IGCEA-0608-2-16)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三工河流域农业需水量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新疆三工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用水现状,综合考虑该流域土地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方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流域三个水平年的农业需水量,分析了未来20年的农业需水态势.同时,结合该地区工业、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平衡分析了在满足未来农业需水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提出从农业灌溉中节水,尽量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农业模式,这才是谋求三工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同时,这也为国家对该地区的国土开发、经济建设布局以及长远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我国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各职能部门基本上是"各立各的法、各管各的事",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分散,立法角度也不相同,不能全面地解决和控制外来入侵种对我国可能造成的生态、经济和健康的破坏,需要着手研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的立法。本文尝试性地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对构建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提出立法思考,为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提出立法原则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改进的Williams模型中,应用GW03海表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考虑波浪对干沉降速率的影响,结合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并利用2006~2007年走航观测结果计算了台湾海峡总悬浮颗粒物的入海通量.其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及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范围为5.83~6.17 cm/s,平均值为6.00 cm/s.其中冬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大,平均值为6.08 cm/s;夏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小,平均值为5.85 cm/s.台湾海峡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也呈现出冬季的高[均值为7.31μg/(m2.s)],夏季的低[均值为2.23μg/(m2.s)]的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出现1个高值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出现2个高值中心和1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汕头至厦门海域和南海中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997.
998.
用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主要外膜蛋白(OMP)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及肛门灌注免疫,以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为指标,评价和比较大菱鲆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注射2种抗原后,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注射OMP大菱鲆的外周血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不显著低于注射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390;抗体效价:P=0.300);肛门灌注2种抗原后,大菱鲆外周血和后肠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凝集效价亦均呈增加趋势,灌注OMP大菱鲆后肠、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高于灌注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056;后肠Ig+细胞:P=0.163;抗体效价:P=0.195).结果表明,注射和肛门灌注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OMP均能够诱导大菱鲆产生针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结果对鱼类疫苗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分析科技革命对石油工业的影响,揭示了石油工业与科技革命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科技革命催生了石油工业,并使之蓬勃兴起。时至当代,石油工业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石油工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遵循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探讨了其对未来石油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GPS卫星定位的图形结构,并提高GPS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精确度。本文从介绍GPS双向收发器和同步伪卫星的硬件结构入手,分析并研究了自校准伪卫星阵列与Lo-cata导航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两个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